大氣、水、土壤是與人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而且還切實關系到人民的生存健康。大氣、水體的污染常常受到人們的關注,土壤因為具有掩蓋的特性,所以很容易被人們忽視。土壤沙制化、重金屬、宵藥、化肥超標越來越受到關注,土壤保護政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2019年凈土保衛戰北京地區的任務目標為“全市力爭提前一年完成國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規定的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均達到90%以上。各區確保本轄區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
2019年凈土保衛戰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有效管控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風險,保障土壤環境安全。
強化土壤污染源頭管控。
完善環境影響評價審查制度,將土壤狀況納入建設項目環評內容,防范建設用地新增污染。
推進農業污染防治,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農藥利用率提高到44%以上。
相關企業完善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三防”設施建設,切實防范污染土壤。對50%以上的重金屬重點排污單位,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
嚴格管控建設用地環境風險。
各區根據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關停企業原址用地情況臺賬,及時更新疑似污染地塊名單;督促土地使用權人調查土壤污染狀況;建立調查報告評審機制。
本市實行建設用地土壤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制度(以下簡稱《管控修復名錄》),市有關部門及時將地塊納入或移出《管控修復名錄》。
各區督促《管控修復名錄》中地塊相關責任人編制修復方案,有序實施土壤修復。
加強部門聯動監管,污染地塊未經治理或者治理未達到風險管控、修復目標的,禁止開工建設任何與風險管控、修復無關的項目。
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
根據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結果,建立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分類清單,將農用地劃分為優先保護類、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
依法將符合條件的優先保護類耕地劃為 基本農田,實行嚴格保護。
對安全利用類農用地,采取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等措施,阻斷或減少污染物進入農作物食用部分。
對嚴格管控類農用地,嚴禁種植食用農產品。
強化詳查監測等基礎工作。
推進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年底前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背景點土壤詳查的樣品采集和檢測分析。
開展土壤環境例行監測,完成50%的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土壤環境監測。
強化保障措施。
完善法規標準,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法規立法可行性研究,推進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及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污染地塊修復后風險管理技術導則等標準研究。
嚴格監管執法,通過日常監管、專項檢查、聯合執法,切實加強土壤環境監管。
加強宣傳教育,普及相關知識,增強公眾對土壤環境的保護意識。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關心環境健康。所謂餐桌上的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有機蔬菜、水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